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七期“青年教师论坛”[图]

2017-12-01 4721246

2017年11月27日中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七期“青年教师论坛”在学院313会议室举行。相变与结构研究所、尖端物质结构研究中心特别研究员刘攀受邀担任报告嘉宾。会议由院长助理曹力军主持。

 

刘攀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球差校正/原位透射电子显微学方法,开展亚埃尺度下纳米材料的结构与性能间关系的研究。在纳米多孔材料原子结构与化学催化性能、电池电极材料结构演变与充放电性能关联、金属/非晶材料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独创了一系列透射电镜内可控的力学测试平台,获授权3项美国发明专利和9项中国发明专利。成果入选201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7年获上海市浦江人才支持计划。

 

本次论坛主题为“纳米多孔金(NPG)催化剂的三维表面原子结构及本征脆性”。一般的二维透射电镜表征术很难完成定量化测量复杂的三维纳米多孔结构,刘攀老师介绍了通过结合球差矫正扫描透射电镜和离散重建术,三维重建NPG的几何形貌和表面原子结构,揭示NPG对CO低温催化氧化的活性主要来源于表面低配位原子数的贡献。基于单片NPG的器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本征脆性的影响。目前传统方法只能后位观察到材料的结构改变;或原位看到使役过程中形貌和形状的改变,而捕捉不到原子结构的演变;或依赖于动力学模拟,而模拟结果的不统一严重影响了结论的可靠性。刘攀老师介绍了NPG材料在原位拉伸下,原子尺度观察变形过程中的三维表面原子结构及晶体缺陷的演变过程。初步探讨了NPG脆性的结构起源,摸索其力学性能提升的合适途径,从而拓宽其在能源催化和结构材料方面的适用范围,为纳米多孔金属材料从科学研究转入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本论坛旨在为学院青年教师构建开放的交流平台,从这期开始抛弃了以往台上台下的交流方式,采用圆桌会议方式,参加交流的人员主要是青年教师。这种圆桌会议的方式使得报告人和听众之间气氛更加活跃,报告中间随时提问,交流更加自由,听众也将自己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分享。这种方式,增进相互间了解,扩大青年教师的研究视野,期待更多的青年教师加入进来,踊跃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作者]:万妮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