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支部巡礼 | 火种读书会No.10 轻合金第二博士生党支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革命的曙光

2021-06-02 1926892

风雨飘摇的年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沉沉暗夜中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火种,为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与希望,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站在新时期回顾往昔,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刘统创作《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一书,以点带面地展现20世纪前三十年的风云激荡,用有温度、沾泥土、带露珠的故事,讲述党的创业之艰难与革命新航程的来之不易及其伟大成就。《火种》一书,是刘统教授继2019年推出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战上海》之后,又奉献的一部既具历史感又有时代感的力作,已入选2020年度“中国好书”。

值此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材料学院各学生党支部开展《火种》系列读书会活动,迎接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寻根溯源,温故知新,解密红色火种如何成功燎原,探寻百年中国伟大复兴之路!


近日,为迎接建党100周年,引导党员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进一步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轻合金博士生第二党支部在材料B楼216会议室开展了《火种》读书分享主题党日活动。支部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支部书记白扬主持。

首先,由支部成员分段诵读了《火种》第十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本章详细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过程。1920年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等人来中国与李大钊和陈独秀取得联系,目的便是加快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此后,上海、北京、广东、湖北、山东、湖南和日本等地先后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其中,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是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在上述党组织建立后,却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组织和分工,此时还不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党。1921年6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先后到达上海,与李达和李汉俊建立联系,召集各地党组织代表来上海开会。由于各种原因,各地代表到1921年7月22日才聚齐上海。终于,在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在上海开幕。30日晚由于侦探闯入和租界警方搜查,代表们被迫转入嘉兴南湖泛舟开会。这次会议确定了党的名称和纲领,选举了领导机构。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

朗读完之后,各位同志发表了自己的体会与感悟。雷川表示,中国共产党不是凭空产生的,这是一个“寻路”的过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数的爱国者和革命者前辈殚精竭虑,顽强奋斗,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繁荣。作为后辈,我们应当继承优秀共产党前辈的光荣传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但宁宁表示对党的诞生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各个阶级和政治力量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但都由于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相继失败,中国人民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几经失败之后,中国人民把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希望寄托到新兴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这表明中国共产党诞生是历史必然性,是人民的选择。同时,作为当代青年党员,要遵从时代潮流,勇担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要将梦想落地生根,投身到科学技术发展中去。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

最后,白扬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的形成。给风雨飘摇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身为学生,要珍惜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幸福安稳生活,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转换为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行动。更身为党员要永保建党时的远大追求和奋斗精神,不畏困苦,勇于担当,能够担当,敢于担当,自觉按照党和人民要求不断锤炼自己、完善自己,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

通过本次《火种》学习生活会,支部党员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加体会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在今后的生活里,坚决做到对党忠诚,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激发澎湃伟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不懈奋斗,向党、向社会、向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撰稿:白扬,宋哲

摄影:徐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