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在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70周年之际,材料学院开启了上海交通大学浦江材料高端论坛。该系列论坛旨在搭建材料领域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专家学术交流平台,深入交流材料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科研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加速我国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浦江材料高端论坛开幕及首次论坛是材料学院庆祝70周年院庆的重要活动之一,在奉贤南郊宾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隆重举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魏炳波,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丁文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副主任苗鸿雁,科技部高新司材料处处长任家荣,上海交大党委常委、副校长朱新远,上海交大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小勤,上海交大材料学院院长孙宝德以及来自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上海大学、燕山大学、上海镁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氢美健康有限公司等高校与企业的嘉宾和校内师生近200人出席了论坛,同时还有3000余人次在线观看论坛直播。上海交大材料学院党委书记孙丽珍主持论坛开幕式。
朱新远副校长在致辞中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向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院士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材料科学作为历次工业革命的基础,是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上海交大材料学科砥砺奋进七十载,取得了一批国内首创、世界先进的科研成果,为国民经济和国家重要领域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能够进一步加深交大材料学院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交流合作,促进我国材料领域科技创新。
苗鸿雁副主任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材料学院70年来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学部学科代码优化、代码更新和完善重大项目评审立项机制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的改革举措。希望交大师生肩负责任、争当新材料领域的“领跑者”、交叉前沿领域的“开拓者”,砥砺奋进,攻坚克难,为材料科学取得更多成果贡献力量。
论坛上午的主题为氢科学。丁文江院士在“氢科学战略发展”主旨报告中介绍了发展氢科学的战略意义,上海交通氢科学中心的建设情况和重点战略发展方向和规划。丁院士指出,“降碳增氢”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氢科学中心要为我国未来的能源环境转型、生物医药、农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氢科学及技术创新中心。
钱旭红院士以“超限制造”为题,介绍了超限制造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和在医药化工、新药创制、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钱院士指出,利用超快激光的这一颠覆性工具,发展“超限制造”新原理与新技术,能颠覆性地改变传统产业形态,建立新的工业4.0模式,创造新的高新技术产业。
在钱旭红院士、魏炳波院士、丁文江院士、孙丽珍书记和孙宝德院长的见证下,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邹建新教授与上海镁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经理签署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镁源动力镁基固态储氢联合研究中心合作协议;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何前军教授与上海氢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签署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氢美科技固态氢联合研究中心合作协议。
氢科学中心邹建新教授在“高性能镁基储氢材料开发及其在氢能领域的应用”报告中介绍了镁基储氢材料开发的原理、微观结构与性能表征、材料批量制备、系统氢热耦合模拟、储运氢产品研发,及其与应用场景的结合。
氢科学中心何前军教授做了题为“氢医学纳米材料”的报告,介绍了氢医学材料作为一种新概念材料的起源、氢分子生物学特性、氢医学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氢科学中心杨海燕博士在“农业用镁氢创新材料”报告中重点介绍了农业用镁氢材料的低成本批量制备技术突破、生物学效应以及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
论坛下午的主题为青年科学家学术交流,由上海交大材料学院青年学者优秀代表报告最新科研进展。
胡侨丹教授的报告题目是“金属氧化物液固转变的结构起源”,介绍了多层次结构演变调控氧化物同质多晶相选择、非均一结构演变与钛酸盐玻璃形成能力的关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邬剑波教授做了题为“金属催化材料的界面工程与力电耦合机制”的报告,提出构筑铂表面原子层催化材料,聚焦原子层生长模式、界面应变电子耦合效应、界面腐蚀动力学机制,系统地介绍了铂原子层催化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研究。
赵晓峰教授在题为“航空发动机热障涂层失效机理与长寿命设计方法”的报告中介绍了面向严苛服役环境和复杂叶片的热障涂层表征方法、界面裂纹形成机制、长寿命设计方法及其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应用。
杨旭东教授的报告题目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失效机制研究”,主要是围绕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问题,在晶界缺陷,电子提取,空穴提取等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上。
魏天然副教授的报告题目是“无机塑性半导体及其热电能量转换”,介绍了InSe等材料的塑性变形机理与电热输运机制和在热电能量转换领域的潜在应用,并提出对该新兴方向的认识。
窦红静教授做了题为“基于超分子组装的人工细胞”的报告,介绍了如何通过生物大分子的协同组装构筑人工细胞,并通过人工细胞来调控天然细胞的生命行为。
线上线下的嘉宾和校内师生针对报告内容积极提问、热烈讨论。专家们还特别为青年学者们的报告给出了针对性的点评和建议。
丁文江院士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材料在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鼓励大家加强交流合作,共同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贡献力量。70周年院庆是对过去的总结,未来在各位专家的支持和帮助下上海交大材料学院一定会做好布局,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次论坛的举办加深了材料学院与国内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专家学者的交流,给学院青年学者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对学院以70周年院庆为新起点,砥砺奋进踏上百年新征程,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摄影:科技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