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科研发展需要,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氢能源课题组现招聘博士后2名。欢迎有MOF/COF等多孔框架材料合成、固/液态储氢、吸附分离、膜分离、热/电/光催化等方向的青年才俊加盟。
一、研究方向
1. 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技术
2. 氢科学与技术(储运氢、制氢、用氢等)
二、岗位职责
1. 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企业合作项目等研究;
2. 积极申报专利、发表高水平论文;
3. 积极申请国家、上海市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
4. 协助指导研究生;
5. 积极参与国外合作课题组联合研究。
三、应聘条件
1. 近3年内获得材料、化工、化学等相关学科博士学位,具备扎实的化学、化工与材料知识基础,勤奋刻苦,品学兼优,身心健康,对科研有浓厚的兴趣,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2篇及以上高水平论文;
2. 具有MOF/COF等多孔框架材料合成,固/液态储氢、纳米材料合成,气体吸附分离工程,DFT计算,热催化/光催化/电催化等领域研究经历;
3. 年龄一般不超过32周岁,保证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具有良好的中英文文献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具有严谨的学术态度、敬业精神、科研诚信和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
四、工作条件及待遇
1. 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经费支持;
2. 待遇按照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相关规定(http://postd.sjtu.edu.cn/index.htm)执行。基本年薪不低于24.2万/年,其中包含房补4.2万元/年。课题组激励,奖金另算,以及博士后奖励计划等另计;
3. 根据上海市博士后管理政策办理上海落户,其他福利和待遇依据上海市以及上海交大相关政策执行(参见http://postd.sjtu.edu.cn/);
4. 鼓励并支持申请各类人才计划: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等;
5. 可申请上海交大配套的博士后公寓,子女可上交大幼儿园或附属小学;
6. 根据个人需求,提供到国外著名大学如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维也纳大学、京都大学、昆士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顶尖团队交流深造的机会;
7. 上海交通大学为优秀博士后提供专有晋升通道:博士后首聘期为2年,首个聘期满时,取得优秀科研成果且满足学校教职条件的,经个人申请和考核评估后,有机会可聘为正式教学和科研相关岗位。
五、申请材料及流程
1. 个人简历(包括学习、工作经历、研究背景、发表论文、获奖情况等)。
2. 本人工作业绩及研究兴趣概述。
欢迎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青年才俊咨询洽谈,联系方式:zhigang.hu@sjtu.edu.cn。邮件主题请注明“姓名-博士后申请-学校”,并在邮件中注明最早入站时间。
六、合作导师简介
合作导师,胡志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领军人才(海外)、浦江人才,曾任剑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和布鲁奈尔大学助理教授。获第三届“源创杯”创新创意大赛全国二等奖、上海领军人才(海外)、上海浦江人才(A类)等荣誉。主要从事多孔框架材料的合成、氢吸附存储、CO2捕集与利用、氨-氢能源转化等新能源材料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科技部、上海市科委等多个科研项目。在Chem Soc Rev、Acc Mater Res、ACS Sustain Chem Eng、AIChE J等发表>60篇论文,被引>5300次。撰写专著《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异相催化剂用于生物质转化》、《富氢液态化合物储氢技术》章节2章。目前担任中国化学会、中国化工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会员,Front Chem Eng副主编和Mater Today Sustain青年顾问编委。
合作导师,邹建新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氢科学中心副主任,上海市曙光学者,浦江人才,入选2016年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主要从事镁基能源材料方面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工作,主持并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轻质高强镁合金集成计算与制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总装部国防重大专项子课题等,目前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总装重大专项等项目,参与教育部创新引智基地等项目。在Science、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Acta Mater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50余篇,被引>5000次。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件(排名第一),其中5项专利转让于企业。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40余次,其中做邀请报告18次,任分会主席6次,曾获2018年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一),2021年国际镁科学与技术学会年度产品奖,IFAM2015会议青年科学家奖,唐立新教育基金会优秀学者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