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物质与能源青年研讨会在材料学院成功举办

2023-10-25 2313

10月25日,未来物质与能源青年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姚征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未来能源智能交叉中心联合承办。

研讨会由上海交通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孙丽珍和讲习教授黄富强共同主持,黄富强教授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希望此次研讨会能给老师同学们提供充分交流、深入研讨、思维碰撞的平台。

研讨会围绕未来物质与能源展开,聚焦二维量子材料和新型储能材料,共邀请了8名优秀青年学者作学术报告。南京工业大学王琳教授、东南大学朱超教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张弦高级工程师、康奈尔大学李文杰博士后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杲祥文副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方裕强副研究员、董武杰副研究员、严雅副研究员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内容涵盖材料的设计合成、结构调控、物性研究等,与会专家、同学围绕报告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

王琳教授在报告中,探讨了二维超薄金属卤化物及其异质结构的界面生长和光电特性。方裕强副教授报告内容聚焦层状过渡金属硫化物的结构调控和物性研究,提出在MX2层间嵌入碱金属原子A构建“电子注入区”和“晶格稳定区”来降低亚稳相材料热力学自由能的策略。朱超教授介绍了利用透射电镜技术,系统地研究了极限尺寸/厚度的低维材料不同的表界面结构在生长及演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张弦高级工程师在报告中探讨原位资源利用技术的背景与意义,介绍面向原位资源探测技术中关键晶体的设计与制备、月面极端环境的储热发电技术、以及地外人工光合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李文杰博士后研究员就集成太阳能液流电池的设计原理和开发、电催化表面Pd-H中间体的单分子反应图谱这两项工作展开了精彩的报告。董武杰副研究员介绍了电化学储能材料晶体堆积因子(PF)模型和结构堆积因子的扩展概念,为理解电化学储能材料的本征电化学性能提供了新的见解。杲祥文副教授报告了系统研究固态正极在低压高载荷条件下性能受限的决定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改性方案。严雅副研究员介绍了二维MOFs基材料在役状态下材料与性能之间的水氧化构效关系,设计合成了水氧化功能MOFs新结构,并从宏观材料到微观反应分子全角度建立其的水氧化反应机制。

报告结束后,孙丽珍书记作总结发言,希望未来物质与能源青年研讨会能成为展示未来物质与能源领域的新发现和新成果的平台,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搭建沟通和学习的桥梁,也希望青年学者们可以多交流、多学习、多合作。

报告人合影

一群人站在台上描述已自动生成

与会人员合影

图文:管崎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