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会上揭晓了202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我院共有2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奖项 |
项目名称 |
第一完成人 |
自然科学一等奖 |
基于微结构调控的镁合金强韧化设计原理与方法研究 |
曾小勤 |
技术发明一等奖 |
耐热高强钛基复合材料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
吕维洁 |
获奖项目简介:
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项目名称
基于微结构调控的镁合金强韧化设计原理与方法研究
项目完成人
曾小勤、王乐耘、靳丽、王锋华、何上明
项目介绍
金属镁的比重低、储量大,作为轻量化材料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同为轻金属的铝合金相比,传统镁合金强度低、塑性差,仅能用于非承力结构件。如何突破镁性能缺陷,实现镁合金材料强度和韧性的协同提升已成材料难题。研究团队经过二十余年的研究,充分利用镁合金材料丰富的微结构,提出了基于微结构调控的镁合金强韧化的新机制和新方法,形成了“抑变形、促滑移、强界面”的镁合金强韧化科学思想,丰富了六方金属强韧化理论,基于项目研究成果实现了镁合金从非承力件到主承力结构件的跨越,高强韧镁合金应用在重型汽车上等。
图1 可变形微结构相
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项目名称
耐热高强钛基复合材料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项目完成人
吕维洁、张荻、韩远飞、侯仲军、肖旅、王鹏亮、王立强、黄光法、乐建温
毛建伟、覃继宁
项目介绍
耐热高强钛基复合材料是空天科技等高技术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和材料禁运。项目团队突破钛基复合材料通过合金化和组织优化来提高性能的臼窠,提出原位自生多元微纳复合强化新方法,突破了多元复合调控难、多相协同强化难和形变加工难的技术瓶颈,发明了多元多尺度复合调控技术,解决了原位自生有效增强体形态控制难题,实现大规格钛基复合材料批量化生产;构建了多元耦合强化和偏轴晶须强化的力学模型,发明了晶须和颗粒协调控制性能的技术,创制出高强高模和耐热高强钛基复合材料;发明了动态再结晶诱导塑性变形的技术,实现了复杂构件的大塑性加工成形,突破了耐热高强钛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瓶颈,打破技术壁垒,建立了独立自主的钛基复合材料技术体系,支撑国家重大工程需求。
图2 多元多尺度增强体形状、尺寸控制与界面晶格匹配关系
图3 基于多相耦合强化力学模型的晶须、颗粒协同控性技术
作者:王静雅、韩远飞、聂文洁